周日早晨又開始讀這本書,
書裡對於心理治療與禪修的歸納見解滿精闢的,
順道整理,也分享給大家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觀照禪修與心理治療的異同: (整理摘錄如下)
1. 皆深入當下的核心,面對此時此刻(here & now)
2. 心理治療關注於覺察的"內容",禪修較關注於覺察本身
note-->
奇的了解是禪修是將自己置於bystander的狀態,覺察
心理治療則是主觀經驗,分析覺察到的產物,也就是以下的。
3. 禪修與心理治療處理的意識內容性質不同:
--- 禪修狀態中,觀察者不去認同任何升起的內容,只觀察它,
任憑這些內容(或內在的雜音)來去、放慢速度又消失,
深入體驗自我的核心。
---心理治療則對浮現的意識內容採積極處理的態度,
舉凡辨認情緒、認知、身體的感覺....試圖了解內容的意義,
在這些心理素材中加以耕耘。
note-->
在心理治療中,我們辨識、抓取、轉化意識內容與感受,
但在禪修中則試著不去抓住這些感受
(bystander,看待感受如同看待河水流去卻不動作)
4. 活動發生的人際場景不同。禪修是非常個人性的經驗,可獨自進行。心理治療則是透過人際互動(不管是個別或團體治療)進行自我整合。
簡而言之,禪修在個人,心理治療發生於關係中。
5. 另一個差異是語言: 禪修基本上是非語言的經驗,心理治療則是主透過語言(當然也有非語言)進行自我整合。
6. 禪修與心理治療兩者目標不同
心理治療透過自我成長、發展於療癒提升生活。
禪修相反地則是透過自我消除來提升生活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[奇言奇語]
讓我想到近年來心理學界"某些"治療師也宣稱精通內觀方式進行治療,這點奇是感到狐疑的...
因為,帶領者本身有無對禪修或觀照方式有足夠理解是個問號,再加上如果過程中又是完全以"按照操作手冊"的方式進行,恐已非禪修或內觀療法的本義了。
當然也是確切有對內觀法了解的治療者,
且本身的生活態度與治療信念是一致的。
因此關鍵應在於,治療者態度與所運用治療方式是否一致。
不只是內觀法,即便是其他心理治療的方式,
如果治療師本身不到位,何以能說服個案該那樣做?
又,超個人心理治療中試圖將心理治療與禪修整合運用,
奇想到一件事~~
所謂的自我....讓奇想到Jung提出的意識五階段觀點:
從幽冥參與(不知自己為誰,人云亦云)
到最終的自我整合(消融於宇宙中,了解與宇宙是一體),
也是一個自我建立、認同與整合的過程。
而最後這個過程(與宇宙消融合一),
正是占星學裡提到的第12宮位的正向特徵。
第12宮位基本意涵:
消融感、與宇宙合一、神祕學、直覺力、救贖、治療、業力相關、無以明說、敏感細膩的。
(轉載請註明出處,thanks)
留言列表